O2O的概念在2010年8月被Alex Rampell 提出来,11月份引入我国后就掀起了一股实践和讨论的热潮。O2O即Online to Offline,大意是通过线上展示商品,消费者通过线上预订支付,再到线下实体商店当中去享受服务。普遍认为,这一模式的服务都是围绕着居民生活服务领域进行拓展业务。
目前国内三大互联网巨头BAT(B=百度、A=阿里巴巴、T=腾讯)在生活服务领域也都有这自己的布局。任何一次O2O的消费场景,我们都可以将这一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信息的获取、筛选与决策,到达线下,消费与结算以及点评与分享。在整个过程中,商家可以通过后台的系统进行管理和客户的维护。几大公司O2O的布局也基本上围绕这几个阶段展开(如图)。
C2C、B2B2c、O2O三大互联网电商模式目前仍然是主力军,其实不论哪一种商业模式,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为消费者进行服务,商家取到服务费。
对于国内整个便利店的市场,有业内人士认为有些很多品牌在亏本扩张的现象与电商的价格战如出一辙。之前,东莞**的多家门店陆续关门,有业内人士指出,原因正是当地市场类似便利店的大幅扩张带来的竞争激烈、腰包不瘦下滑。
当前便利店除了要做好便利以外,还要突出特色,做到更细致、全面。目前,整个国内的便利店格局,依旧是日系便利店掌控(日系三大品牌:7-11、全家、)。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内资便利店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更多机遇,未来会有更多的城市被这些日资便利店“独霸一方”。
便利店业态发展新动向
华联网络便利店专职化经营
不少人还记得,2012年8月,华联网络便利店进驻深圳振华路沃尔玛斜对面开业时的盛况—80平米的门店被消费者人挤得水泄不通。当时,商业界的人士揣测,便利店的竞争会从此而产生改变,国内便利店的布局也将产生改变。
而事实证明,短短的三个月过去了,这个来华联品牌旗下的产品,始终保持着活力,并且在全市七大区域发展到10多家。投资人宣称,计划5年内在国内开设5000家门店,成为广东地区的连锁便利店。
主打“专职化”的华联网络便利店不仅为自己找到了合适的生存空间,而且给深圳连锁业带来了新鲜的活力,虽然暂时还不能撼动某一家或几家本土连锁“一家独大”的现状,但对促进便利店行业良性竞争、促使整个行业服务提升,无疑大有裨益。
华联网络便利店拓展服务突围
便利店该如何突围?华联相关人士指出,“连锁便利店在铺设网点时,除因地制宜开展经营活动外,在业务模式上也要拓展空间,“有些便利店推出代收快递、手机充电等业务,有的提供wifi,这都是延伸服务的具体表现。”
宣传与营销:走线上。实体店虽然选择在了人流量密集的地区,但并没有多少户外广告进行指示。主要的宣传仍旧集中在线上,通过华联网络便利店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新浪微博—@深圳市华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对华联网络便利店实体店的开业进行预热。更新门店内部的促销活动以达到更好的宣传营销效果。
O2O升级为OAO:消费者对现实物品的青睐和信任短期内并不会轻易改变,互联网所构建的虚拟销售空间与现实场景的互动远不应局限于现有的O2O思路,反转产生的价值或许更值得期待。
OAO(Online And Offline),即线下(实体店)和线上(网店)有机融合的一体化“双店”经营模式,可将线上消费者引导至线下实体店消费,也可将线下实体店的消费者吸引至线上消费,从而实现线上线下资源互通、信息互联、相互增值,是实体商业第四代交易模式和标准。华联电子商务以实体店为核心,通过连锁加盟便利店和合建市分公司的经营方式双步走,迅速在各省市330个城市建立华联网络便利店实体店。实体店内,消费者可通过华联便民购物机进行人网互动,通过店内的稳定人流量,便民机的有效互动,实现“双店”融合、资源共享,从而拓宽消费渠道、扩大消费群体,提升经营模式、提高经济效益。
低门槛、同质化、功能单一、重合度高等带来的恶性竞争,加上不计成本的线下资源争夺和圈地,团购市场在短暂的疯狂之后,过早地迎来惨烈的行业洗牌。
对于在实体行业饱经沧桑的华联来说,实体商业的双店模式无疑是一种更好的尝试,传统少售服务的新标准将从华联电子商务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