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一句话叫做“内不治喘,外不治癣”。这句话是说,咳喘与皮肤病复杂、难治、难好。
中医认为,咳嗽可以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肺为娇脏,是五脏之华盖,主气,又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只要病邪侵及肺脏,均能导致咳嗽。
一般来说,外感引起的咳嗽、咳痰大多伴有发热、头痛、恶寒等,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内伤所致咳嗽,一般无外感症状,起病慢,病程长,常伴有脏腑功能失调的症候。
由于病因和机体反应不同,外感咳嗽也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和特征:
风寒犯肺,早期咽痒作咳而咳嗽声重、气急、痰清稀呈泡沫状,或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脉浮;若从热化,则痰和鼻涕由白转黄。
风热犯肺,常见咳嗽痰黄而稠、气粗,或咽痛、口渴,或流黄涕、苔薄黄、脉浮数。
风燥伤肺,则干咳无痰或少痰、鼻咽干燥、舌红干少津。
对于天气转变引起的咳嗽
借助
《黄帝内经》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可见外感风寒是引起外感咳嗽的主要原因,**咳嗽的用药要从肺脏的生理功能出发,既要祛除病邪,又要顺乎其生理特点,无伤其正。根据病因病机,确立“驱寒散邪、宣畅肺气”为基本预防准则,可以服用一些清热解毒去火的中药颗粒。
预防咳嗽,重点是润肺去燥,提高身体免疫力,喝本草润生茶是不错的养生方式。
▲润生茶,精选金银花、罗汉果、淡竹叶、黄山贡菊、决明子和覆盆子等药食同源本草植物。
▲主要功效:清热解毒、润肺护肝和提高身体免疫力。
另外需要格外重视饮食,要少吃花椒、韭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要忌甜食、冷饮等,可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在咳嗽期间,需要保持居室环境空气清新,以免空气污浊,造成更多人感冒咳嗽。同时在日常作息上,要尽量早睡早起,劳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