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女装产业的突出特点是:市场细分化,国内外品牌布局中国,竞争愈加激烈,女装企业的设计力量相对薄弱、区域化品牌居多。
中国女装产业国内外化之路在哪里?
如果站在国内外高度分析市场格局,可以看到欧美品牌女装凭借其品牌影响力与市场规模,牢牢占据着行业的行业实力品牌地位;日韩女装特别是近期的韩国女装,在年轻群体中脱颖而出,已经开始逐渐引导国内外范围年轻人的时尚潮流,除了国外精心打造品牌LV、CUCCI外,H&M、ZARA、C&A也已经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并处于出众地位,这使得女装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
我们注意到上述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中国市场采用的均是直营店形式,而没有采取代理加盟的扩张方式,即使是已经的香港女装企业宝姿、休闲品牌**·邦威,裤子导师九牧王,也将上市后募集的大量资金应用于自营店铺的拓展,像美邦、森马这类企业选择的都是在黄金地角开设数层楼高的大店模式,以此渐渐改变加盟代理多,自营少的现状。这个现象至少说明了自营店形式为主才是成功品牌选择并不断追求的目标,或许舒朗以及更多像舒朗类似发展模式的本土品牌需要时间去等待国内资本市场的认可。
女装具有设计新颖、技术含量高、时尚性强、批量小、周期短、变化快等特点,可以说设计是女装的灵魂。与国内外品牌相比,本土的女装品牌设计力量薄弱是不争的事实,十二五规划中鼓励自主品牌创新,这就需要加强设计研发力量,但作为“微笑曲线”的另一端,如果市场这端把握不好,设计研发是无从谈起的,因此,把控好从市场—设计—面辅料采购—生产—市场的商品产业链才能够真正解决“设计不适应市场、面辅料的配套跟不上设计发展、市场细分定位不准确”等问题,是去掌控全产业链来占据先发位置,还是随波逐流去做快速消费品,这是中国女装企业未来能走多远的抉择问题。
伴随着近两年杭州女装、深圳女装迅速崛起,"南装北上"已经成为中国女装品牌市场的一个典型现象,但是从总体看中国女装区域特征依然突出,中国女装品牌的数量有很高的增长率,但女装品牌的区域性较强,在各省市范围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女装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比男装品牌低而且其品牌不稳定。
北方企业过江在南方崭露头角的品牌就更少了,像舒朗这样成功过江的北方女装品牌可谓凤毛麟角,像这样能够覆盖29个省市范围如此之广的企业更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ZARA、H&M、优衣库的女装都可以遍布各省市,我们本土的女装也可以做到。
如果这种“跨江跨河战略”模式都不被认知的话?那么中国女装是否还要继续走区域性之路?连跨河跨江都不行,我们的中国女装又该如何跨海呢?国内外化之路也必将遥遥无期。
国内外品牌布局中国,竞争愈加激烈,女装企业的设计力量相对薄弱、区域化品牌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