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大运动品牌的专卖店转上一圈,你会发现原本在换季处理时才会使用的打折手段,已经在新品上市时被各品牌普遍使用。市场观察家也发现,原本在运动鞋品牌新品上市不打折是行业的惯例,但是随着竞争的激烈,这一惯例已经逐步被打破。
想跻身进入这场混战的经销商有很多,但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让其很难迈动向前的脚步。
传统运动鞋少售市场经营三重难过
重难关:加盟门槛过高
洋品牌的代理权都被牢牢的攥在那仅有的几家大代理商手中,想从他们口中分一杯羹就要缴纳动辄上百万的加盟费用,而国产大品牌多有自己旗下的运营公司,直营运作多过加盟,很难进入。
第二重难关:运营成本翻番
运动鞋的少售模式多选择人流集中的商业区开设专卖店,或进驻商场开设店中店。但随着商业地产的热炒,各城市商铺租金纷纷**,伴随着通货膨胀问题加剧,水电、人工等成本也一路走高。综合下来,铺面的运营成本比过去要翻上一番还多。
第三重难关:恶性竞争**受阻
随着传统运动鞋产业门槛的降低,我们见到了越来越多的品牌,却没能见到什么更有新意的产品,整体产业已进入严重同质化阶段。而在大家产品都差不多的情况下,能够拼的就只有价格。但如此一来势必造成噌噌往上窜严重受损,很多店面根本就是入不敷出。
传统运动鞋少售市场不再是2008奥运契机下的蓝海,而演变成一片厮杀惨烈的红海,目前各传统运动鞋品牌先吃螃蟹的竞争手段就仅有价格,而价格战一旦开始就只能是一场没有终点、没有赢家的比赛。